察猜普通话中的声母是怎么来的-国际汉语教育

察猜普通话中的声母是怎么来的-国际汉语教育

察猜
大家好,这里是国际汉语教育,欢迎回来。祖国的大江南北美景数不胜数,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会讲普通话,沟通就会变得更加舒畅。而声母在普通话的发音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说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当然在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那么你知道我们讲的普通话中的声母源于何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
汉语各大方言的声母数量不一。一般说来,吴语和湘语比较好地继承了中古汉语的三十六声母。各地湘语和吴语的声母常达到29-35个。闽语系统的声母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闽语的声母普遍都在15个左右波动。而以粤语和官话(包括普通话)为代表的晚期方言,声母数量一般在20个上下,普通话的声母即为21个。赣语和客家话的声母数量比粤语和官话略少。我们可以在今天的汉语方言中找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一种汉语方言的声母越少,则韵母往往越多,声母和韵母的数目呈现出互补关系。比如汕头话的韵母接近90个,它的声母就只有15个。若干中部吴语如义乌话的声母在30个左右,韵母就减少为不到40个。而部分湘语如祁阳话的声母多达35个,韵母就相应地缩减到27个。这种有趣的现象,体现了一种整齐的深层次规律与一种惊人的和谐之美。引起了语言学家极大的关注。此外,在汉藏语系的其他各大语言如藏语之中,也存在与此相似规律。这一规律分布的广泛性,说明了汉藏语系内部高度的同源关系。

首先,我们说在普通话中声母有21个,(它们分别是:b、p、m,f,d、t、n、l,g、k、h ,j、q、x,zh、ch、sh、r,z、c、s)声母作为音节开头的辅音,当我们发音时会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到一定阻碍。不同的发音部位收到的阻碍不同那么它所形成和消除阻碍的方法也不经相同,这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声母。我们要想把声母的音发准确只要把握两点即可:发音的部位和发音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声母的发音要经过成阻、持阻、除阻三个过程才能完成。关于发音部位我们首先看不同的发音部位划分情况,可分为:
(1)双唇音:b、p、m;
(2)唇齿音:f;
(3)舌尖前音:z、c、s;
(4)舌尖中音:d、t、n、l;
(5)舌尖后音:zh、ch、sh、r;
(6)舌面音:j、q、x;
(7)舌根音:g、k、h。
我们可以看到21个声母可分为7类。其次,我们再看不同成阻方式下的划分,从上边圣母的发音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发音方法包括成阻方式和除阻方式两个层面。那么可分为如下5类:
(1)塞音:b、p、d、t、g、k;
(2)擦音:f、h、x、s、sh、r;
(3)塞擦音:j、q、z、c、zh、ch;
(4)鼻音:m、n;
(5)边音:l。
除阻方式包括呼出气流强弱及声带颤动与否两个方面。根据呼出气流强弱,塞音和塞擦音可分为两类,
(1)送气音:p、t、k、q、c、ch;
(2)不送气音:b、d、g、j、z、zh。
根据声带颤动与否,所有声母可分为两类,
(1)清音:b、p、f、d、t、g、k、h、j、q、x、zh、ch、sh、z、c、s;
(2)浊音:m、n、l、r。
有人认为普通话声母不是21个而是22个,多出的一个叫“零声母”。这种说法很勉强。
“零声母”中的“零”表示“没有”,“零声母”就是“没有声母”。“零声母”概念往往不单独出现,其后连上“音节”组成“零声母音节”概念。
普通话音节根据有无声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声母音节”,一类是“无声母音节”,即“零声母音节”,凡有声母的音节叫“有声母音节”,如ban、pan、man等,它们归属有声母音节;凡无声母的音节叫“无声母音节”,即“零声母音节”,如an、wan、yin、yuan等,它们归属无声母音节,即零声母音节。
普通话400个音节,带有声母的音节共300多个,没有声母的音节即零声母音节共30多个。
从上面分析看出,说“零声母”是普通话的一个声母是没有道理的。“零声母”既不是一个看得见的声母,也不是一个虚拟的声母。“零声母”属于音节范畴,在音节范畴里,它不单独出现,只作为概念的“种差”,区别于“有声母音节”概念,而出现在“零声母音节”概念中。离开音节谈“零声母”没有意义。
普通话声母源于何处?源于上古、中古及近代汉语音韵。声母在汉语音韵学中称作“字母”,最早创立“字母”的人是唐朝一位叫守温的和尚。他根据印度梵文拼音原理,为汉语音韵创立了30个字母。到了宋朝,有人将30个字母增补到36个,音韵学称之为传统36字母,每一个字母用一个汉字做代表,36字母为“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这36个字母代表唐宋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
音韵学家根据声母发音部位不同,把36字母分为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五类,即所谓“五音”。后来又有音韵学家把36字母分为七类,即在“五音”基础上,把“来”母另立为“半齿音”,“日”母另立为“半舌音”。这就是所谓的“七音”。
再后来又有了“九音”之说,就是把36字母中的半舌音与半齿音并称为“舌齿音”,把唇音分为“重唇音”与“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与“舌上音”,齿音分为“齿头音”与“正齿音”等。
36字母分布于“九音”的具体情况如下:
(1)重唇音(帮、滂、並、明);
(2)轻唇音(非、敷、奉、微);
(3)舌头音(端、透、定、泥);
(4)舌上音(知、彻、澄、娘);
(5)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6)正齿音(照、穿、床、审、禅);
(7)牙音(见、溪、群、疑);
(8)喉音(影、晓、匣、喻);
(9)舌齿音(来、日)。
36字母差不多是中古时期汉语声母系统,根据清朝学者研究考证,《广韵》有37个声母。上溯到先秦,根据清朝和现代学者研究考证,上古声母有27个,分为六类,与中古声母系统有传承关系,六类用36字母可表述为:(1)唇音(帮、滂、并、明);(2)舌尖音(端、透、定、泥、来);(3)舌尖前音(精、清、从、心、邪);(4)舌面音(照、穿、床、审、禅、日);(5)舌根音(见、溪、群、疑);(6)喉音(影、晓、匣)。
说了中古,中古声母36个,又说了上古,上古声母27个,接下来说近代。近代汉语声母有多少?
通过考证《中原音韵》声母系统,有学者认为《中原音韵》的声母是24个,也有学者认为是20个。有人认为明朝兰茂《早梅诗》中的20个字就代表了这20个声母。《早梅诗》为“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的注音字母,其声母设置为24个(含3个非北京音声母)。到了现当代,有人作了《太平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其欢唱。”诗中22个字代表了现当代也就是今天普通话的21个声母(“夜”代表零声母除外)。
-END-

—— 国际汉语教育 ——

返回首页,回复数字1-6可获得精彩内容:
1.教育部-国家语委《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培、海外就业通知
2.赴海外中文教师就业信息
3.国际汉语教师赴海外带薪实习简介
4.高校赴海外游学信息
5.韩国水原大学硕士、博士留学招生简章
6.考培基地联系方式

作者:admin 2019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