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有秘密下载何柏青:宁舍-耕读堂

何柏青:宁舍-耕读堂

书画藏友周兄,约我去宁舍喝茶末世之狼缠,然后吃晚饭,我是非常乐意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兄于字画的研究与收藏,也是有家学渊源的。况且宁舍艾衍含,在上海西区五原路,附近有武康路、安福路,马路和弄堂基本保持着法租界时期格局,我常去兜兜的。更有意思的,是海上画坛的一位著名人物,画家苏君,也要来,他可是和我,因一段海上画坛掌故,曾引发过严重误会。周兄当和事佬,特地摆一桌,喝几杯,解除隔阂阿拉加斯加,这是周兄的智慧和品格。
五原路,一条非常幽静的马路,两边弄堂,多为法租界时期建筑。法国梧桐,高大,叶密,遮盖着马路,给这条百年旧马路,增添了一层诗意和浪漫。踩着地面飘落的梧桐叶,沿五原路往西走,穿过乌鲁木齐北路,有条大弄堂,幽深,静谧,弥漫着法式风情,似乎诉说这里曾经的故事。弄堂口左侧,有一扇双开的大门,黑漆漆的,紧闭着,似乎很神秘,这个区域有不少深宅大院,旧气十足,常年关着大门,树冠高出围墙,很难猜测它的具体身份。

傍晚约5点,按照周兄微信里给我的地址,对了对门牌号谁都有秘密下载,确认这扇黑漆大门里面,应该是宁舎,一家上海滩商贾名流、文人雅士时常聚餐的会所。按了门铃,门徐徐打开,周兄起身出来周不疑,苏君也早已等候冰吻原唱,还有苏君的学生吕先生,一位在沪经营航空票务的,长得很讨女人喜欢的西北壮汉。
宁舎座落在一幢三层楼法式建筑底楼,临街,朝南,屋前有二十多平方的院落,属于单户独院。二三楼住家,自隔壁弄堂后门进出。宁舎原为一个私家民宅,经精心设计,成就现在模样:庭院整洁,花木扶疏,装设雅致,透露着一股安宁。穿过庭院,入口,为一间阳光房,置一沙发,一只书架,若干闲书。冬日,午后的阳光透窗,坐在沙发上喝杯茶,也是悠闲时光。

过阳光房,进入正房, 则是一间近四十平方的客厅, 被设置成两个区域黄莉娟,正对大门的,则是茶室, 一条长桌,七八把椅子。 宁舍的主人,精通茶道五朵警花, 收藏了不少茶具、茶叶,再看她泡茶、倒茶、评茶, 可谓资深品茶专家。 宁舍女主人名字曰张宁, 一位自称“不愿做油腻女”的中年美女,属虎,但看上个性并不凶猛,倒显得有点温婉。 “宁舎”之“宁”青峰峡,取自她姓名中一个“宁”字,“舍”字就简单了,《说文解字》讲,市居曰舎,五原路市井气息本来就浓厚,用“舍”字,最恰当了。张宁泡了老白茶一壶,给来者倒满一杯杯品尝。老白茶润肺舒喉,喝得非常提神解气。大家边喝茶,聊天,等着其他朋友的到来。
客厅西侧,辟出一间餐厅,家具陈设为海派风格,女主人自己喜欢的。居中置一圆台面,可容十余人围桌喝酒土淘网。席间,大家互相敬酒、吃菜。上海人喝酒,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比较简单实惠,敬酒但不劝酒,更不拍胸脯空口承诺,这是一种上海人的交友方式,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暗含契约精神。我和苏君碰杯饮酒,意思全在酒中,一场误会,几杯入肚绝代智将 ,也就释然,这正是老酒的伟大之处。

我和苏君的误会,源起2016年2月,我的一篇文字:“蕉雨——一个被人遗忘的海派画家”,此文写到蕉雨的长相,可能是我的文字表述不妥,引发了蕉雨的一位学生——苏君的不满,当时我和苏君并不认识,也不曾见过面,但我知道他,很有才气,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正好一画友好心,建了个三人微信群,他和苏君熟悉,苏君被邀入群,我们算是在微信群有了交往,但在群里,因我此文而“闯祸”,产生争议而不悦,于是退群,不再联系。后来,我也反思,撰文的用字遣词,应该严密且厚道,付嵩洋不应产生歧义。应该感谢苏君的提醒,使得我今后的撰稿,能够更加趋向成熟。
后来有一趟杜暘,周兄邀我聚餐,说苏君是他好兄弟,也来一道喝酒,我把此段海上画坛的“恩怨”告诉了周兄姜兴琦,并表达了我的诚意与歉意,那次聚餐,我没有时间去。但老天注定我和苏君会成为好友,今晚又逢聚餐,通过这顿老酒,尽管都没有喝多,我和苏君已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苏君近期,将在上海南京东路的朵云轩举办个人画展,我一定要去看看的,他的山水远追宋元一路,画格远高于寻常画家。

宁舎每天晚上只安排一桌,当然也只能上一桌,场地限制,故不公开对外,来者均为私人朋友。菜肴不追求高大上,以家常菜为主,食材的挑选,非常精致讲究,老上海本帮传统,兼容其他风格,坐上圆台面,有回归家的感觉。这次周兄安排的饭局,先上冷菜八碟:醉蟹、酱鸭、咸鸡、糖醋排骨、海蜇萝卜丝、醋椒黑木耳、紫薯沙津、脆皮黄瓜,基本上均为我喜欢的。次则热菜陆续上来,也是八盆:黑松露虾球、雪菜蒸大黄鱼、蟹粉狮子头、杏鲍菇牛肉粒、锅贴杏仁山药、鸡汤火腿煮干丝、金腿小蜜豆、芥兰银杏百合。最后上一道汤:宴球萝卜汤。看得出,就这桌菜,也是动了很多脑筋,花了不少功夫的,色香味俱全,品相,味道,均属上乘。
上海本帮菜,自有其特色,讲究浓油赤酱,以红烧、煨、糖为主,也有新上海人吃不惯,老是抱怨上海菜太甜。其实,上海本帮菜,也在不断进化。现在不同于过去因食物缺乏海猿,要油腻点,吃了不易饿呀。现在的本帮菜,转为以烧、生煸、滑炒、蒸为主,味道也清淡了许多,形成选料新鲜,刀工精细,火候恰当,清淡素雅,口味多样,兼收并蓄,风味独特的风格。这样的特点,在宁舍确确实实能感受到。

于是为生命着色,到餐桌北侧,去看厨房,有三小间:一间其实是过道黄信阳,存放食材;一间用于烹调;洗刷切配,则另有一间。宁舍配有专职厨师一名,洗刷及切配和服务生各一位。厨房非常干净,类似上海家庭厨房,仿佛是主妇每天用力擦洗。我以手机拍图以证实我的判断,因我也是很有洁癖的。
黄昏,路灯迷离,透过梧桐叶王敏清,落在地面;天空,开始飘着微雨。此刻,坐在宁舍的茶室里,喝着老白茶,磕着瓜子,几位同道兄弟,静静地等候着另几位晚到的朋友齐聚喝酒,而旁边一桌,冷菜已经上了,厨房飘出肉香,想到马上可以喝酒,吃吃上海本帮菜,这感觉也是非常美妙且值得回味的。
(2017.11.21雨夜)










作者:admin 2019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