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品天成旗舰店作为谈资的性少数群体-案前沉思集

作为谈资的性少数群体-案前沉思集
每逢这种全民表态的刻奇时刻,我就感到十分厌恶。虽然厌恶,但看到几篇朋友圈刷屏的公众号文章和幼稚的自由主义者颐指气使的样子之后,还是无法自拔地产生了叙事欲、参与欲,所以归根结蒂还是我太贱——被舆论漩涡一卷,也成了千万个聒噪的背景音之一。毕竟,性少数群体是现在少有的能让全民——无论知识水平如何,职业背景如何——参与的话题,在社交场上更是万金油式的谈资。但是我们谈来谈去到底在谈什么?在性少数群体的平权运动伊始,他们寄希望通过社会影响力完成政治身份的确立海米油菜,然而事与愿违,他们似乎更早地完成了娱乐身份的确立。这样一种降格,不是他们主观导致的,而是我们——我们似乎除了消费他们之外没有做任何有贡献的事情——当然这也很正常,符合经济学原理。但是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就是另一回事了。譬如每当热点话题关注到同性恋,舆论场上就突然冒出来一批通情达理的进步人士,像复读机一样重复着同样的语汇——显然,因为他们只接触到同性恋社会研究的表层语汇,所以也只能说出那些表层语汇;若要质疑他们的动机,则一个个都像孔乙己一样红着脸跟你争辩万宝卡盟。实际上,当性少数群体的身份问题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时,他们已经被商品化了,这也是性少数群体不愿看到的现象。那为什么“通情达理的进步人士”还要这么做呢?这里大致可以把他们分成两种人。第一种人比较无知余多多不多余,跟风蹭热度,随便找了面写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子抗肩上就跑出去裸奔了爱啦啦海楠。第二种人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微信朋友圈上传播广泛的几篇10W+就是此类典型:他们并非真的要讨论性少数群体的平权运动,而是借着整顿网络环境的负效应指桑骂槐。
整顿网络环境从去年就开始了,大背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正能量”的倡导。若要从政治角度追溯,那这无疑是“十九大”的核心精神——党管一切——在网络世界中的具体操作形式。所以这次整顿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萨弗隆战锤,背后确实有政府某几个部门的授意,这是非常显然的,在我看来这也是激起舆论的根源。
之所以这么说圣婴现象,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把社会上的某种局部对立扩大化,将其视为政府与人民的对立,这种伎俩我们都见过:但凡在一个事件中出现政府的影子,十有八九就会扯上《1984》——他们充分发挥了鲁迅所说的“看见裸露的胳膊就想到私生子”的思维过程。我们首先要明白,整顿的对象从来都是“涉同性恋宣传”浚县吧,而非“同性恋本身”,关闭的是“涉同性恋宣传载体”,而非“同性恋载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读过那几篇10W+陈中坚,如果认真读过,会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性:诱导性的行文结构,经不起推敲的理论,情绪化的用词,空洞的口号,以及肤浅的观点陈列。我当然可以把那篇转载最多的文章贴在这里逐字逐句地鞭尸,但我觉得不值,况且它也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在过去发生过的,现在正在发生的,以及未来必定会发生的类似事件中,我从来都没有想明白如果这是爱,为什么每当政府宣布某项政策时人们总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其用意,而每当各路自媒体发布新推送时人们总不惮以最大的善意趋之若鹜?前者是整个中国的运营主体驴包,而后者只是坐拥一间廉租房办公室的微型商业公司的运营主体,后者的公信力居然比前者高,简直黑色幽默,荒诞至极。
人们整天提防着政府宣传圣洁莓,警惕着政府决策,怎么就不以同样的多疑审视一下自媒体的宣传和自媒体的决策?包括眼前这篇文章,也应该被怀疑,怀疑我这个作者是否居心叵测,试图灌输一些意识形态。笛卡尔几百年前就说过了,部分怀疑是没有用的,要怀疑就得“普遍怀疑”,不然只是选择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陈启杰终究还是自欺欺人。这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们很容易被公众号推送的三言两语忽悠得晕头转向,因为坐在屏幕另一边的人遮天魔尊,我们的对手,是有备而来的,有心算无心自然成功率高。但是,我依然希望这种舆论怀疑意识能够扩散开来,就像现在日渐扩大的“抗争意识”一样,有这种意识总归是不坏的。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借源于性少数群体平权运动的抗争意识可以帮助其他很多网络亚文化打开声音渠道,争取生存空间,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甚至奢望通过扩大化针对网络管制的抗争可以把权力渗透驱逐出网络世界,尽管这种想法不仅幼稚而且愚蠢。衣品天成旗舰店)
“我反对同性恋”,“我不反对同性恋”或“我支持同性恋”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是空洞的口号。喊喊口号打哈哈,是在性少数群体被作为谈资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的结局。性少数群体要争取的权力之一,就是在这方面的话语权——得到社会真正的认可和平视,而非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俯视性的物化。而此番肃清之后未来尘世,作为宣传载体的工具统统被没收,对未来话语权的建立打击不可谓不大。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毕竟从正统角度而言,那些泛化的“涉同产品”往往都是“文娱产品”。正好借此机会或许可以让国内的性少数群体平权运动严肃化一下。一蹶不振是不可能的。以前一直拿自由主义作为理论武器,现在看来弊大于利,也挡不住任何政治力量,收效甚微,不如直接渗透来得有效。毕竟中国国情摆在面前,除非眼瞎不然不可能不做全盘考虑。
倒是那些一到这种时刻就出来割韭菜的公众号,真的是防不胜防。
作者:admin 2014年04月26日